《信号与系统》MOOC

杨艳

64课时

292

27

开课学校:蚌埠学院

    

开课时间:-

开课平台:学银在线

开课状态: 开课中

进入课程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本科教学中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信号与系统有一个系统化的概念,使学生正确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为学习IT类课程奠定基础。本课程重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问题,促进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工作。

杨艳-课程负责人

个人简介:

杨艳,女,满族,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安徽蚌埠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

2004.07-2007.4 辽宁工业大学 信息与科学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

2015.09-2016.07东南大学国家重点移动通信实验室骨干教师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5G无线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信息与信号处理,智能算法与优化

主讲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基础》

主持科研项目

1、2016-2017年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重点项目《5G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中滤波器组载波系统的研究》,已结项。

2、2010-2011年主持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基于无线技术的智能输液管理系统》1项,已结项。

3、2014年主持蚌埠学院工程中心研究项目《基于无线技术的心电监护系统》1项,已结项。

4、2017-2018年主持蚌埠学院工程中心研究项目《基于DFT滤波器组的多载波通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1项,已结项。

5、2019年主持横向课题《基于计算机控制的马歇特捶击试验机研发》,已结项。

6、2024年主持省重点科研项目智能超表面辅助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在研。


主持教研项目:

1、2024年主持《信号与系统》课程省虚拟教研室,在研;

2、2023年主持国家级线下+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信号与系统》;

3、2022年主持安徽省重点教研项目《基于MOOC平台《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1项,已结项;

4、2017年主持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信号与系统》(2017mooc260)1项,已结项;

5、2016年主持校级精品课程《信号与系统》(2016JPKC41)项,已结项;

6、2016年主持校级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研究项目《信号处理类实验项目优化与仿真平台设计》(2016syxm111)1项,已结项;

7、2016年主持校级教研项目《基于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化的研究与探索》(2015jyxm21)项目1项。已结项;

8、2016年主持《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建设获得优秀等次,2017年主持《通信原理》课程建设获得优秀等次;

9、2016年主持《信号与系统》精彩一课项目,已结项;

10、2016年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四轴飞行器无线供电系统》(201611305033 1)1项,已结项,指导学生发表科研论文1篇;

11、2017年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无人遥控潜水器的推进器改造》(201711305691)1项,已结项,指导学生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12、2019年指导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太阳能追踪的智能农业系统》1项(201911305041 ),已结项,指导学生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发表科研论文1篇;

13、2019年指导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儿童智能监控系统》1项( 201911305039  ),已结项,指导学生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14、2020年指导学生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无线充电办公桌》1项,已结项,指导学生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15、2021年指导学生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家用智能加湿器》1项,在研,指导学生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16、2021年指导学生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智能车载儿童安防报警系统》1项,在研,指导学生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17、2021年指导学生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多功能智能拐杖》1项,在研,指导学生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论文与主编教材

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1] Yang Yan,Xu Pingping .A Novel Design of Sharp MDFT Filter Banks withLow Complexity Based on DPSO-MFO Algorithm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Computing[J],2017,01(541):424-430(EI).

[2]Yan Yang, Pingping. Xu The Design of Optimal Synthesis Filter Bank andReceiver for the FBMC System,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Computing[J],2017.12(686):247-253(EI).

[3]Yang Yan,Xu Pingping. PAPR Reduction of BMC-OQAM Signals Based onCuckoo Search Optimization Algorithm.201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Signal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ing (C).(EI)

[4]Signal detection based on deep learning in MIMO-OFDM systems.Pro of SPIE2022. (C).(EI)

[5]Yan Yang, Pingping. Xu.PAPR Reduction of FBMC-OQAM Signals UsingParticle Swa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BJO-PTS, Advances in IntelligentSystems and Computing, [J]2019.01(8856): 167–176, (EI).

[6]YanYang, Ronglong Cheng,Weiquan Hu .Design of Communication Module Based on ZigbeeWireless Transmission, Display and Photonics of SPIE,2010(7):77491L-3-4(EI)

[7]YanYang ,Weiquan Hu, Ronglong Cheng LMI-based criterion for the global asymptoticstability of two dimensions state-space digital filters, Engineering andTechnology of IEEE, 2012(5):491-493(EI)

[8]杨艳,徐平平,具有低群延迟的无限冲激长响应数字滤波器优化设计迭代算法,南京理工大学学报[J],2016(4):415-422.(CSCD)

出版教材:

[1]《信号与系统分析》(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 陆毅,杨艳  ,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1.

[2]《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教程》,主编 陆毅,杨艳,,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0.

授权发明专利:

杨艳,滤除工频干扰的软件锁相环,ZL2015109289384

荣誉与奖励

1、2008年蚌埠学院实验教学竞赛二等奖;

2、2009年蚌埠学院青年教师竞赛一等奖;

3、2013年蚌埠学院工程化教学竞赛一等奖;

4、2009年安徽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指导教师三等奖;

5、2018年蚌埠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6、2019年蚌埠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

7、2019年安徽省互联网+大赛本科组银奖(指导教师);

8、2020、2022年蚌埠学院创新教学大赛一等奖、二等奖。

9、2024年蚌埠学院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教学名师;

陈燕

个人简介

陈燕,女,1996111日生于安徽蚌埠,中共党员,现任安徽蚌埠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

2013.09—2017.06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系电子信息工程学士

2017.09—2019.06  淮北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

2019.07—至今     蚌埠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

  • 主讲课程

    《信号与系统》、《信号分析与处理》、《锁相与频率合成》、《数字图像处理》

  • 主持与参与教研项目

1、2020年主持校级一般教研教改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2020年参与省级教研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课程《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项目。

3、2019年参与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

  • 研究领域

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

  • 主持与参与科研究项目

1、2023、2024年主持横向课题到账经费14万。

2、2020年主持校级一般科研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幅图像去雾技术研究》,已结项。

3、  空间上下文驱动的目标集群跟踪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批准号:1508085MF116.  负责边缘检测,图像分割等工作。

4、  面向自主驾驶的深浅层学习协同行人检测研究,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KJ2018ZD038.   负责其中项目性能评价,实验方案验证等工作。

论文与著作

[1]     ChenYan, Wang Jiangtao. Multi-feature based Foggy Image Classification.IOP Conf.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9,234(12089):1-8(EI.

[2]     陈燕,王江涛,王薇薇.基于图模型分割和大气光细化的天空区域去雾优化算法.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2):80-85,90.

荣誉与奖励

1、2020年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省级铜奖。

2、2020年指导学生参加蚌埠学院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并获高教主赛道一等奖。

3、2020年荣获蚌埠学院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4、2020年指导学生申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获2项立项。

5、2019年参与组织并指导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举办的第一届电子焊接大赛;








高伟霞

研究领域




论文与著作




荣誉与奖励





陈章宝

个人简介

陈章宝,男,汉族,1973.06,安徽六安人,现为蚌埠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

1998年6月学士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化专业

2006年6月硕士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化专业

研究领域

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

科研与教研

1、2010年主持并结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重介选煤工艺控制系统的研究KJ2010B103”;

2、2016年主持蚌埠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嵌入式系统开发课程研究与实践2016JYXM28”;

3、2019年主持蚌埠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病鸡视觉识别技术研究与开发2019ZR02zd”;

论文与著作

[1] 陈章宝,王艳春,基于轮廓特征和纹理特征的人脸图像性别识别[J]. 怀化学院学报,2019,5(2):10-15

[2] 陈章宝,程鹏,基于颜色和轮廓特征的网球视觉识别与定位[J]. 亳州学院通讯,2018,16(4):95-98

[3] 陈章宝,鲍伟超,孟帅,两轮自平衡小车的研究与设计[J]. 蚌埠学院学报,2016,5(5):1-5

[4] 陈章宝,王艳春,杨艳,基于语音信号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案例教学研究[J]. 蚌埠学院学报,2017,6(5):134-138

[5] 陈章宝,邓运生,基于ILI9320和ADS7843的触摸显示屏控制系统设计[J]. 蚌埠学院学报,2017,6(2):12-16

[6] 陈章宝,杨艳,“信号与系统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方法探讨[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1):70-74




李瑜庆

个人简介

李瑜庆,男,讲师,现任安徽蚌埠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

2009.07-2012.06 内蒙古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

2012.07-2013.04 国华准格尔发电有限公司发电部职员

2013.05-至今 蚌埠学院教师

2018.09-2019.06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太赫兹实验室访问学者

2022-北京工业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

智能传感

主讲课程

《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

科研与教研

主持教科研项目:

1、2018-2019年主持蚌埠学院自然科学重点项目《高精度光纤光栅流量、温度传感器研究》(2019ZR04zd),在研。

2、2015-2016年主持蚌埠学院自然科学项目《外压下CBN纳米薄膜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2015ZR11),已结项。

3、主持2017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程工程化的研究与探索》(2017jyxm0552),在研。

论文与专利

[1] 李瑜庆, 田娟, 乔爱民,等. 基于 GSM远程路灯控制系统设计[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7-91.

[2] 李瑜庆, 田娟, 乔爱民,等. 一种新型模块化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的研制[J].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6, 23(4):57-61.

[3] Li Y, Tian J.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Elastic properties, Hardness and Debye temperature of O-BN under pressures[J].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7, 94(1):012177.(EI)

授权专利:

李瑜庆,光纤光栅加速度和应变传感器,CN201822165896.5




李阔

个人简介

李阔,男,1982年8月出生,2014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

研究领域

光纤传感技术、无线传感器

论文与著作

1.     K.Li, G. Liu*, Y. Li, J. Yang and W. Ma, “Ultra-Small Fiber Bragg GratingAccelerometer”, Applied Sciences, vol.9, no.13, article no. 2707, 2019.

2.     K.Li*, T. H. T. Chan, M. H. Yau, D. P. Thambiratnam and H. Y. Tam, "Maximumamplification of a string transverse-force amplifier in fiber Bragg gratingaccelerometers," OSA Continuum, vol.2, no.3, pp.938-945, 2019.

3.     K.Li*, “Review of the Strain Modulation Methods Used in Fiber Bragg GratingSensors,” Journal of Sensors, vol. 2016, Article ID 1284520, 2016.   (SCI, IF 1.704)

4.     K.Li*, T. H. T. Chan, M. H. Yau, D. P. Thambiratnam and H. Y. Tam, "FiberBragg grating accelerometer based on a transversely rotating stick."Optik, vol.126, no.23, pp. 4337-4341, 2015.   (SCI, IF 0.835)

5.     K.Li*, T. H. T. Chan, M. H. Yau, D. P. Thambiratnam and H. Y. Tam, “Biaxial fiberBragg grating accelerometer using axial and transverse forces”, IEEE PhotonicsTechnology Letters, vol.26, no.15, pp. 1549-1552, 2014.(SCI, IF 2.375)

6.     K.Li*, T. H. T. Chan, M. H. Yau, D. P. Thambiratnam and H. Y. Tam, “Experimentalverification of the modified spring-mass theory of fiber Bragg gratingaccelerometers using transverse forces”, Applied Optics, vol.53, no.6, pp.1200-1211, 2014.   (SCI, IF 1.650)

荣誉与奖励

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一项(排名第一); 撰写并申报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国际PCT专利(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澳大利亚专利1项); 

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