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

刘淑艳

0课时

192

26

开课学校:吉林农业大学

    

开课时间:-

开课平台:学银在线

开课状态: 开课中

进入课程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本门课程将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各类病原物的一般形态特征、分类系统和主要致病类群,了解植物病害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掌握病害循环、寄主植物的抗病性、病原物的致病机制、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互作以及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刘淑艳

吉林省第四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选,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师德标兵”,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教育厅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培育人选,吉林省高校百名科技领军人才,吉林农业大学第四届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研骨干,植物保护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讲教师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审专家。自2009年以来一直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员。曾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加拿大留学1年,并先后赴日本、荷兰、韩国、巴西、赞比亚等国开展合作研究和讲学。

研究领域

多年来一直从事分子菌物学和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特别是在黏菌、白粉菌、食药用菌分子系统学研究方面成果显著。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5项;主持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子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项。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现有在研科研经费200余万元。


荣誉与奖励

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5),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5,9)。获吉林省青年科技奖1项(1),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1)、三等奖1项(1)。

论文与著作

先后主讲《普通植物病理学》、《菌物生物学》、《专业英语》、《植物病原学》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10余门。主讲的《普通植物病理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所在的植物保护教学团队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和参加校级课题5项;获吉林省第九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发表教改论文8篇,其中CS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3篇。主编科学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农业出版社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3部。近年来发表论文118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51篇,1 篇被 Springer Nature 选入 2020 年中国高影响 力 5 篇农业相关研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大会发言,并发表会议论文32篇。


联系方式: Email: liussyan@163.com,电话:0431-84532917

李玉

研究领域

李玉,男,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菌物研究》主编,《菌物学报》(至2009年)和《International Medicinal Mushroom》编委,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国家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0余年来,在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挖掘了大量菌物资源,构建了全新的菌物系统分类体系,将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创立了“菌类作物学”。以创新成果为依托,研究解决食用菌工程技术难题,先后主持并带领团队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菌类工程研究项目40余项,促进了菌物科学的发展及食用菌产业化升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深入全国各省区开展菌类资源调查,获2万余份标本与菌株,发现菌物新种49个,新记录种152个,完成了《中国真菌志——香菇卷》等三部志书的编研,出版了两部专著,使标本及菌种保藏量居于国内前列,成为我国这一领域重要的资源库。仅黏菌就报道了400余种,占世界已知种的2/3。出版 了《中国真菌志》黏菌卷一、二及两部目一级专著。发表新种41个,为近年国际上发表新种总数的1/17,此前尚无中国人命名新种。对黏菌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全新的系统学观点,使我国黏菌的研究居世界前列。这一成果获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2002年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食用菌领域筛选培育出40个品种,6个通过国审;创新改进了全日光栽培黑木耳等8项关键技术,改变了传统栽培模式;建立生产示范基地26个,以“五位一体”模式进行推广示范,指导培训技术骨干8000多人次,带动3万农户,累计推广50多亿袋(菌包),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60亿元;成果分别获得2008年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2001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创建了食用菌专科专业和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本科专业,在国内率先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较完整的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农业部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食药用菌工程研究中心、中俄及中国白俄罗斯菌物资源保育中心和吉林省食用菌创新中心,创办了《菌物研究》学术期刊,形成技术平台、人才培养与学术期刊相结合的完整学科体系。于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所带领的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荣誉与奖励

获得国家已授权发明专利6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特别奖1项。李玉治学严谨、学风正派,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被授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欧师琪

研究领域

现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高级植物病理学Seminar、植物病原线虫学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工作。承担教学实践、生产实习等工作,指导本科生论文7篇。每学期课程超过两门,年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均达320学时以上。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在基础知识教学和实践实验指导学生,注重通俗性和知识性,将趣味性和基础理论相结合,增加科研前沿内容于教学实践中。3年来,赢得学生们的喜欢,并受到学校领导和督导组的鼓励和肯定。2010年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发表教改文章1篇。2010年获得先进个人荣誉。2010年主讲《普通植物病理学》评为吉林省优秀课程。参与了863项目重要植物检疫性疫病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2006AA10Z43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入侵物种快速检测与监测技术(2006BAD08A14)”南方蔬菜主要线虫病害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17B08-05)、中央财政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专项经费小麦孢囊线虫致病相关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功能分析SKL2007SR11)、2009年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作物孢囊线虫病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03040)等项目的研究。主要进行孢囊线虫的分子标记、分子鉴定和遗传系统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应用RAPD-PCR扩增得到大豆孢囊线虫的特异性片段,测序后设计SCNFISCNRI引物,将不稳定的RAPD标记转化为稳定的SCAR标记。首次构建了大豆孢囊线虫特异性诊断的一步双重SCAR标记方法。阐述了有关小麦孢囊线虫相关的生物学、生活史、抗性研究、生物防治、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内容。采用PCR技术和RFLP分析研究小麦孢囊线虫,发现国内有新记录种H.geogettinginaCateroderaestonia,首次获得中国小麦孢囊线虫的遗传系统结构。

荣誉与奖励

8年工作和研究过程中共发表专业论文17篇,3篇被SCI收录,2篇为重要期刊,12篇核心期刊和会议论文;教改文章4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和参加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6项和教改项目4项,个人荣誉4项。


学习及工作经历

2002年7月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本科毕业;

2002年9月—2008年6月,吉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毕;

2008.7—至今,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病教研室任教。

刘丽萍

2007/09 – 2013/06,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保护系就读博士学位。

2000/09 – 2004/06,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保护系就读学士学位。

主要科研工作经历:

2013年6月参加工作,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病害综合治理和植物炭疽菌各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吉林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工作1项。发表炭疽菌相关论文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

朱兆香

研究领域

真菌分类及系统学

学术成果

完成文章11篇,9篇(3篇SCI)已发表,2篇已接受。

教育经历

2011/9- 2014/6,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学,博士

2008/9 - 2011/6,东北农业大学,生物化工,硕士

2004/9 - 2008/6,东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学士


杨翠

杨翠,1984年生,辽宁鞍山人,博士,讲师。2015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寄主与病原物互作功能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正在开展尖孢镰刀菌与人参之间的致病调控机制研究。

论文与著作

以第一作者在Environ Microbiol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累计影响因子10.0

主持吉林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



张艳敬

张艳敬,1982年生,河北省保定市人,博士,讲师。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病毒病以及食用菌病毒病的病原鉴定以及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目前主持吉林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9篇。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植物与病原菌分子互作、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和菌物的分子系统学等方面研究。

论文与著作

在Molecular plant、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等期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出版教材1部。

荣誉与奖励

获评吉林省高层次E类人才。

弹窗